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万能险”迎来更严监管

体育正文 113 0

“万能险”迎来更严监管

“万能险”迎来更严监管

“监管再次下调保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,更加确定(quèdìng)我们20年(nián)固定收益产品是真心好。”有保险代理人在朋友圈更新产品推介信息。 这番宣传(xuānchuán),折射出万能险最新监管规定带来的市场反应。 5月1日,《关于加强万能(wànnéng)型人身保险(rénshēnbǎoxiǎn)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》(下称《通知》)正式实施,监管部门将从多个维度从严监管万能险。这是(shì)继2021年原银保监会下发《万能型人身保险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后,监管再次针对该领域出台专项政策(zhèngcè)。 在保险产品中,万能(néng)险是(shì)相对复杂又特别的存在。所谓“万能”,是指兼具保障与投资双重属性(shǔxìng),既能提供一定的风险保障,又能满足一部分的投资需求。 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对记者说:“在过去的(de)保险市场中,部分险企为追求规模,推出大量5年期以下的短期万能险产品。甚至有产品被包装成‘余额宝’类形态,吸引了大量消费者,结算利率普遍超过5%,甚至高达(gāodá)7%~8%,并且(bìngqiě)借助(jièzhù)银保渠道快速扩张。” 2015 年前后,万能险凭借(píngjiè)“保证利率 +浮动收益”的(de)创新设计,加上灵活存取(cúnqǔ)的优势,一跃成为寿险(shòuxiǎn)市场的“顶流”产品。不仅受到大量个人投资者追捧,不少(bùshǎo)中小险企也将其视为快速(kuàisù)做大规模的“吸金法宝”。彼时,个别险企靠万能险大量“吸金”,甚至将其异化为资本市场高收益博弈工具,在资本市场频频举牌上市公司,引起监管部门高度关注。 2016年起,原保监会接连出台政策,限制中短期(duǎnqī)万能险规模(guīmó),强调“保险姓保”。此后,在监管持续发力下,万能险告别野蛮生长,逐渐回归理性(lǐxìng)。 不过,当前寿险行业转型不断深入(bùduànshēnrù),叠加市场利率持续走低,当下仍有部分万能险业务(yèwù)暴露出风险隐患。 “近年来,在(zài)强监管约束下,万能险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,消费者投诉较少,风险(fēngxiǎn)得到有效防范,但有部分万能险业务仍存在(cúnzài)问题,比如保障功能有待强化、账户运作不规范、少数(shǎoshù)万能险资金运用较为激进等。”金融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说。 与保障(bǎozhàng)型保险相比,万能险的保障功能相对较弱。万能险保费通常会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(yībùfèn)进入风险保障账户(zhànghù)(zhànghù)用于保障,一部分则进入投资账户,用于投资增值。但现实情况是,不少产品理财属性过强(qiáng),投资账户占比过高,保障账户资金投入有限,导致保额偏低。有的产品身故保额仅为保费的一到两倍,偏离保障本源。 在销售环节,部分机构存在(cúnzài)过度宣传“理财属性”的现象,甚至将万能险(xiǎn)包装成“类存款”“类理财”产品,引发消费者误解。 早在2020年,原银保监会人身险部约(bùyuē)谈12家人身险业务公司的总经理和总精算师,指出利差损风险隐患(yǐnhuàn)问题,并提出整改要求。 在利率快速(kuàisù)下行的(de)背景下,万能险利差损风险隐患逐渐凸显——简单来说,就是保险公司投资赚的钱(qián),可能无法覆盖给客户承诺的保证利率。 随着市场利率持续下调,有险企为了减少“损失(sǔnshī)”,暂停旗下万能险产品的(de)追加(zhuījiā)保费业务,“客户因大额追加保费与保险公司产生的纠纷屡见不鲜。”徐昱琛说。 从数据(shùjù)来看,万能(wànnéng)险的收益空间明显收窄。有数据显示,今年1月,行业平均结算利率已降至 2.83% 左右。但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存量万能险产品仍维持(wéichí) 3% 的保底利率,利差损风险隐患(yǐnhuàn)仍存。 此次新规从规范产品发展、进一步(jìnyíbù)提升万能(wànnéng)险(xiǎn)保障水平、强化万能险账户管理、强化万能险资金运用监管、规范万能险销售行为等多维度作出要求,规范万能险经营行为。 《通知》明确,保单账户价值提供最低(zuìdī)收益(shōuyì)保证(bǎozhèng),最低保证利率不得为负。同时,《通知》提出,保险公司为强化资产负债管理、保障(bǎozhàng)客户长期利益,可以对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设置保证期间,保证期满以后可以合理调整最低保证利率。 “这相当于给(gěi)险企安装了‘减压阀’。” 徐昱琛分析,在利率(lìlǜ)下行背景下,若要求保险公司终身保证较高利率,可(kě)能导致利差损风险,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无法覆盖承诺的保证利率。新规允许(yǔnxǔ)险企设置“保证期间”,险企在期满后(hòu)可合理调整利率。这将为保险公司“松绑”,避免长期承担过高成本,增强行业可持续性。 在(zài)提升风险保障水平方面,《通知》明确(míngquè)划出“硬杠杠”:禁止保险公司开发5年期以下的万能险,鼓励通过合理调整退保费用、保单持续奖励(jiǎnglì)等产品设计要素延长保单实际存续期限。 徐昱琛分析认为,新规对产品存续期限的规范,直击(zhíjī)行业“长险短做”的积弊,重点压制将万能险异化(yìhuà)为1~3年短期(duǎnqī)现金管理工具的市场(shìchǎng)倾向。此前,市场上部分万能险产品设计存在明显短期化(duǎnqīhuà)倾向,甚至允许投保人在投保一个月后即可提取资金,功能趋近(qūjìn)活期理财,偏离(piānlí)保险保障的长期属性。这种“重理财、轻保障”的产品定位,不仅导致保险与普通短期理财产品陷入同质化竞争,还加剧了险企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。 万能险毕竟是一款寿险(shòuxiǎn)产品,若险(ruòxiǎn)企将其过度“理财化”,在市场上追求(zhuīqiú)高收益,甚至将其作为实现对上市公司控制的工具,与其本质特性背道而驰。 新规对此(duìcǐ)作出详细要求。金融监管总局相关(xiāngguān)司局负责人介绍说,新规对万能险资金投资单一股权投资基金、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等的比例,从严设置上限(shàngxiàn)。强化关联交易监管,禁止通过多层嵌套、通道业务等方式开展(kāizhǎn)不当关联交易。强化非标(fēibiāo)投资监管,对万能险资金投资非标不动产和非标金融产品的比例,从严设置上限。 万能险向(xiǎnxiàng)保障属性回归 万能险监管政策的持续加码,本质是中国保险业“保险姓保(xìngbǎo)”监管理念的延续。从(cóng) 2017 年限制中短存续期产品,到 2023 年下调预定利率,再到此次新规落地,万能险加速向保障属性回归(huíguī)。 徐昱琛认为,新规(xīnguī)的深层影响在于推动万能险(xiǎn)更加回归本源(běnyuán),通过强化保障功能、压实(yāshí)风险匹配要求,引导产品强化保障属性。动态利率机制和严格资金监管则将助力行业摆脱利差损隐患,避免系统性风险。 “未来消费者再买万能险产品,保险(bǎoxiǎn)属性将更加凸显。”他表示。 对(duì)消费者而言,则需正视 “保底神话”的终结。 “新规出来,我都会跟客户讲,你要接受产品的收益率是会下降的。以前大多数(dàduōshù)万能险(xiǎn)的最低保证利率覆盖整个合同保障期。但是现在保证期满后(hòu),最低保证利率可能会调整。”保险经纪人林楠(化名)向记者直言,“我现在卖(mài)万能险非常谨慎。” 在徐昱琛看来,未来万能险发展需在产品创新上破局,例如借鉴国际市场的指数型万能寿险等形态,但(dàn)仍面临两大挑战:一是国内衍生品市场尚不(bù)成熟,开发指数型产品需依赖指数期权等工具对冲风险;二是销售队伍(duìwǔ)需提升专业(zhuānyè)度,帮助消费者正确理解产品复杂性。
“万能险”迎来更严监管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